观卦智慧:当你要评价别人和自己的时候怎么办
如何评价别人和自己,这是一个难题。
西方有一位哲学家转经说过,任何评论,一旦形成,就有失公允。
这是说,客观的存在,由主观来进行评判,就不是完完全全的原来的客观存在了。
兽迅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:当我沉默的时候,我感到充实,当我想开口的时候,我又感到空虚。
鲁迅的这段话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,要对自我以外的人和事发表意见或者看法,还是困难的,让人犹疑不决,底气不足。
无论评价别人,还是评价自己,都离不开审视和观察。有了审视和观察之后,才有评价。
《易经》认为,“物大然后可观,故受之以观”。也就是说,事情细微之时,也许还不引人注意。一量成了气候,就会引起注意和审视了。
人亦如此。当你还没有成器,没有成绩的时候,聚集的目光也许不多;如果成为人物或者大人物,或有了成绩的时候,你就成了社会的焦点。
如何审视和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呢?
《易经》教我们两种途径:一是“观我生”;二是“观其生”。
观我生,就是观察自己的生存途径,审视自己的主张是否正确,有否趋炎附势,是否择善或偏执,对事和人是否有主见或盲从,等等。
但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,有一个“度”的问题。
东方佛禅智慧认为,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的事情,不讲时宜固执自己的主张,则会在一生中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。
禅学智慧说,自己贬责自己,自己或许在;自己褒扬自己,自己就灭自己了。
所谓的“我淡则我浓,我浓则我淡”,也是这个道理。你假如认为自己没有什么,很“淡”,別人就认为你很浓,很深刻,很突出;如果你认为你自己很“浓”,別人就认为你不知天高地厚,很牛,很冲,结果认为你不过如此,淡得很。
“我是块黑色的玉,我在黑暗中飘飞。”这是人的最髙境界。有才,有作为,但不愿意露声色。默默地干,默默地奉献,不追求显赫。
另一方面,是“观其生”,就是观察别人。
观察别人,不能用幼稚的眼光而要高瞻远瞩;也不能“窥视”,从门缝里看人。
古人说,门缝里看人,那是女人的事(因为古代妇女不出门,不参加社会活动,所以只能从门缝里看出去)。但对于今人来说,那不是光明磊落和心胸开阔的做法,那简直太丑陋了。
我们现在到别的国家去,或者到别的地方去考察学习,往往叫观光闭。这个“观光”,就出自《易经》。
《易经》上说,“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。”古时候,有德行的知识分子,往往利用国君宴请他们的机会,在朝廷观察君王的言行。他们认为,看一个国家的风俗民情,就知道这个闰家的君王是否尊重贤士,然后决定是否倾心辅佐c
这是观国之光,也是“观其生”的一个层面的理解。
“观其生”,还有一层意思,就是说,君王或者隐士,已经处在最髙的位背,必定被注H。不可掉以轻心,要刚毅无欲,不能自满,不可自满。
人的一生,都生活在目光织成的一张网里。不是你观人就是人观你。
从门缝里看人,是观;从外面往门缝里看,也是观。
从井底望天,是观;从天上看井,也是观。
笼里的狮子看人,是观;人看笼里的狮子,也是观。生前的言语,是你对世界的看法,是观;死后的悼词,是世界对你的看法,也是观。
我们从诞生到结束,都在一片观望之中。我们自观,观自己的言行作为。我们外观,观社会的人情世态。——自观,使我们反省。——外观,使我们明智。
懂得了这些道理后,我们再去评价他人和自己,只要谨慎和负责,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了。
关键词:观卦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