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故君子先慎乎德。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。
关键词:大学
朱子这里解释,「先慎乎德,承上文不可不慎而言。德,即所谓明德;有人,谓得众;有土,谓得国;有国则不患无财用矣」。所以君子,这里尤其讲到领导人,他首先要谨慎的是他的德行。这是承接上文所说的「有国者,不可不慎」这个意思说下来,所以这个君子是讲的有国者。这个德是什么德?朱子说是明德,明德人皆有之。既然人皆有明德,所以他最后也能得国。这得国者不是说规定一定是哪一个人,只要你有德你就有人,有人你就有土,有土就有财,有财就有用,这里没有规定是哪个人。
所以他说,『有德此有人』,这个人就是民众。就像文王、武王,文王当年不是天子,他是商纣王的诸侯,但是因为他有德,他能明明德,所以人心所向,万众归一,他就有人了。『有人此有土』,这个土就讲得国,他就能够得到天下。而商纣王因为无道,所以就失天下,这叫「失众则失国,而为天下僇」,被天下人给杀戮,国家也灭亡。所以德是根本,人、土和后面的财,都是自然而然得到。这个『有土此有财』,就是你得到了国家,「有国则不患无财用」,你还担心没有财富?古人所说的,四海之土,莫非王土,国家所有的物资都是你的财富。『有财此有用』,那有财做什么?要有用。用来做什么?用来彰显你的德,还得回过头来。不是用来满足自己五欲六尘的享受、殉自己的私欲,那又堕到了纣王那样的为天下僇。所以这个用,不能用偏。用于私,就是偏,就是辟;用于公,用来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,这是正用。这又更使得你的德提升和彰显,就会有更多的人、更多的土、更多的财,这是良性循环。这是朱子解释这一段的经文。
蕅益大师把前面这些经文合起来做解释。从「诗云,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,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」开始,到这里「有财此有用」,这一大段的经文,他来一个合解。蕅益大师说,「是故二字,顶上三则字来,紧切之极」。这个「是故」是讲「是故君子先慎乎德」,这个是故是所以的意思。这所以是承上面的因,才有这样的一个果。君子为什么要先慎乎德?因为有前面所说的「有国者,不可以不慎。辟,则为天下僇矣」。做为一个领导,如果不戒慎恐惧、力修德行,而殉私、纵欲,就会被天下杀戮。因为得民心则得天下,失民心则失天下,所以君子先慎乎德。这来得很紧切,不容得我们犹豫,决然毅然去修德。这顶上,就是「是故」以前,有三个则字。这三个则字是什么?「辟,则为天下僇矣」、「得众,则得国」、「失众,则失国」,三个则字。这也是讲到因果报应丝毫不爽,你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报。辟,是你偏私,殉私纵欲,结果是被天下杀戮;得众,得民心,就能得国;失众,失民心,就会失去国家天下。三个则字,把因果讲得非常紧切,这紧切之极。
这里蕅益大师又说,「不曰明德,而曰慎德,正显明明德之功夫,全在慎独也」。这是对「是故君子先慎乎德」这一句来开解。这里为什么不用明德而用慎德,不讲先明乎德,而说先慎乎德?这个慎,正显明了明明德的功夫在慎独。这个慎字是讲慎独,我们在私居独处的时候,还能做到遵依道德而不放纵自己的私欲、烦恼、习气,这叫慎独。这里突出慎独的意思,明明德的功夫全在慎独。如果这里讲明德,那个慎独意思不够清楚,用慎字就显示出来了。一个人的德行从哪里体现?他能不能慎独。为什么君子能慎独,小人不能慎独?前面讲过,「小人闲居为不善」,这是不能慎独。是因为君子明白了前面的因果道理,知道如果殉私放纵,就为天下僇,得众就得国,失众就失国,因果报应丝毫不爽。君子畏因,他害怕造不善的因,将来必定得不善的果,所以他能慎德;而小人不信因果,他敢于造恶因,他不能够慎独,结果果报现前,他就害怕了。君子跟小人区别在这里。
蕅益大师下面又说,「有德此有人,便为下文用人张本。有土有财,便为下文理财张本。若悟大道,则生财亦大道,不于大道之外,别商生财矣。用人理财,是平天下要务,而皆以慎德为本,皆即慎德中事。谁谓明明德外,更有他道哉?观心释者,性具三千,名为天下。慎德,是先悟性体;用人,是智慧庄严;理财,是福德庄严」。
这里又把义理拔高了。这里讲到「有德此有人」是为下文做一个铺垫,下面讲到用人之道。用人,根本在于自己有德,有德才会有人。不是说在修德以外还有什么用人之道,没有。有土即有财,这是为底下说理财做铺垫,说出财的根本是土,就是国土。那土的根本是人,人的根本是德,所以说到底还是德,德是根本。如果把大道都悟透了,底下讲的「生财亦大道」,我们就明白了,生财也是大道,不是说在大道之外还要找一个什么生财之道。这个大道是什么?就是修德,就是修身为本,就是明明德,止于至善,这是大道。生财之道亦在其中,这是真正的经济学。我们想要学习发财,搞好经济建设,最重要的抓住根本,就是修德。用人理财,这是天下要务,就是我们要治理天下、治理一个国家,最重要的两桩事情,一个是用人,一个是理财。这两桩事情实际上都以慎德为本,国家领导人要修德,这是根本,用人、理财都是慎德中事。谁能够说明明德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道?明明德就是全部的大学之道,它包括用人之道,也包括理财之道,一即是一切。
如果用佛法的高度来解释,「观心释者」,观心的心是讲佛法,佛法是心法,心外无法,讲究的是「性具三千」。性是我们的自性,本具有三千界。这三千,是一个佛法的名词。十法界里面,讲六道和四圣法界,刚才我们提到过。这十法界里面,每一界又各有十界,这就百界。譬如说人道里面,它也有佛,也有菩萨,也有缘觉,也有声闻,也有天,也有人,也有阿修罗,也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每一界里头有十界,这就百界了。百界里面又各有十如是。这十如是,我们把这个名相提一提:如是性、如是相、如是体、如是力、如是作、如是因、如是缘、如是果、如是报、如是本末究竟,这十如是。百界,每一界有十如是,这就千如是,百界千如,这一千了。世间有三种,一种叫器世间,这是物质的世界;一种是众生世间,这是有情众生;一种是五阴世间,所谓色受想行识,这讲到身体和精神。三种世间,每一世间又各具这一千,百界千如,所以三世间就叫三千,这叫性具三千。在理上讲有三千,在理上是性本具三千;在事上讲,事上也有三千,所以叫「理具事造,两重三千」。佛法里讲,同居一念,就在一念当中。所以,这里讲到的三千界就叫天下。天下这个范围就广大,包含宇宙百界千如,而同居一念,就在一念当中。这两重三千界都是平等的,都是一念。
慎德,这里讲,「先悟性体」,我们悟了这个自性本体,那么两重三千界,也就是你整个天下都得到。这个时候你一看,所谓用人之道、理财之道,都是自性中本有的性德。「用人,是智慧庄严;理财,是福德庄严」,智慧和福德自性中本具。正如《华严经》里讲的,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这就是讲到智慧庄严、福德庄严。这个时候天下自平,这是平天下的大道。
有了德就会有人,有了人就会有土,有了土就会有财,有了财就能有用。这个道理对我们现代社会可以说非常的适用,现代人都希求财富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企业以利润为目的,这是什么?都在追逐财富,在追逐的过程中往往把德忘失掉。
现在全世界都在经受着经济、金融危机的危害。这个危机的产生,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,这实际上是一个道德危机,有了道德危机,才会演变出金融的危机、经济的危机。具体而言,这次的金融危机,是因为美国房地产市场做假的行为、投机的心态,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破裂,而产生连锁的反应,最后导致房地产市场、股票市场大跌,人们产生了信心危机。《论语》里面讲得好,「民无信不立」,经济也是要靠信心去支撑的,尤其是金融市场,完全是要信心来支持。假如没有信心,企业、银行没有信用,那就不立,不立就倒塌了。这个金融的危机演变成美国经济的衰退,很快就延伸到世界各个国家,都遭受这种害处。这个根本的原因,就是在追逐财富的时候忘记了道德。
而君子先抓住道德的根本,所以这里《大学》经文里面讲到的生财之大道,也就是明明德之大道,生财只是明明德当中一个小小的作用。这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哲学,它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,不是建立在利润追逐的基础上。所以,中国古代圣贤不鼓励竞争,鼓励让利,鼓励用仁义、用道德来治理经济、来生财,这才能够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。虽然在短期内的步调可能稍微相对缓慢一些,但是它真正是可持续的,它不是畸形发展,这是科学发展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