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山深浅去,须尽丘壑美。
莫学武陵人,暂游桃源里。
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;
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。
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,
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。
武陵人:指陶潜《桃花源记》的武陵渔人。
崔九曾与王维,作者同隐于终南山,从作者这首送崔九归山的诗中看得出来,崔九大约不大愿意再隐居下去了,于是有了作者的这一番劝勉。
《送崔九》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。那时政治腐败,社会黑暗,于是一些知识分子选择隐居林,过与世隔绝的生活。崔九曾与王维共同隐于终南山,。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,是由于崔九不大愿意再继续隐居下去,所以诗人写诗寄给他加以劝勉。
第一句交代崔九归隐山林,首句诗人便交代崔九归隐山林的情况。诗人所处的年代已经是唐朝的中期,大唐的繁盛时期已经成了过眼云烟,现下当局,政治黑暗,社会腐朽,很多人有志不得伸,抱负无法实现,于是便选择归隐山林,这里写的便是这首诗所寄之人一崔九,归隐山林的状况。“深浅”一词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,暗示着崔九归隐山林归得“浅”,心志不够坚定。
第二句写要饱览秀美的山川美景。承接上一句,写到这次归山,不论深浅,一定要去好好地欣赏这山林之间的美景。归隐的山林生活与世俗的生活是两种对立的生活,忘情山水之间,饱览大自然的山川秀丽之美,也就意味着,对世俗生活的放弃。在大自然的山水之同,培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质。在这里,诗人的规劝之意,已经隐隐显现。
第三句写诗人劝勉崔九不要像武陵人那样。“武陵人”是指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误入桃花源的主人公式人果说前两句,诗人对九的规还是合蓄的,用么这句的规劝之意已经很明显了,直接说不要学《桃花源记》里的武陵人。因为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武陵人,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那里怡然自得的生活,又回归到了世俗中来。诗人对这种做法是不认同的,因此,他在这里直接劝勉友人不要学桃源武陵人,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生活的乐趣,就要一直延续下去。
第四句写武陵人只是在桃花源逗留了几天,这里写武陵人只在桃花源里游历了几天,实际上,诗人是在暗示崔九归隐山林的时间还不长,就不想再隐居下去,依然留恋着世俗的生活。前面写到让崔九在山林中陶冶性情,既然在山水之找到了生活的理趣,那就不要再尘世的事情所羁绊,一心一意地过这种归隐山林的生活。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青
定;另一方而也暗合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,借对友人的劝勉也表达了自已的心意。
这是一首劝勉诗,诗人劝勉崔九既然要隐居,就一定要意志坚定,不能够三心二意,忘却世俗的功名利禄,以山林为家。语言虽浅白通俗,但是含意却颇为深刻。
裴迪 : 裴迪(716-?),唐代诗人,河东(今山西)人。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。其一生以诗文见称,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。与大诗人王维、杜甫关系密切。早年与“诗佛”王维过从甚密,晚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