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言发魏都,南向望吹壹。箫管有遗音,梁王安在哉。
战士食糟糠,贤者处蒿莱。歌舞曲未终,秦兵已复来。
夹林非吾有,朱宫生尘埃。军败华阳下,身竟为土灰。
从大梁驾车起程,往南去探望吹台。
当时留下来的音乐现在还能听到,但在吹台宴乐的梁王在哪里呢。
由于梁王当时只顾行乐,不注意养兵用贤,致使战士不得温饱,贤能之士不得其用,处于草野之中。
正当梁王寻欢作乐之时,秦兵却已经卷土重来。魏国无力自卫,于是夹林失守,吹台荒芜,梁王自然不能继续行乐。
梁王兵败华阳,身死名灭,这是他应得的报应。
①本篇凭吊战国时魏国的古迹吹台。有慨讽时政的寄托。
②吹台:魏王宴乐的地方,遗迹在今开封市东南。
③遗音:指战国时遗留下的音乐。
④蒿菜:草野。
⑤夹林:吹台中的林苑。吾:代魏王自称。
⑥华阳:今河南省新郑县东。公元前273年,秦兵围大梁,破魏军于华阳,魏割地求和。
魏明帝末年,政治腐败,统治者生活荒淫,大造方殿园林,国库空虚,人民怨苦,而统治阶级内部则争权夺利,愈演愈烈。不久,曹魏的政权为司马氏所篡夺,代之以西晋政权。这首诗就产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。
诗的前二句,写统治者驾车从魏都大梁城出发,向南去探访吹台。接下写梁王之事。先用两句过渡,将事转到梁王之事,说如今吹台尚能听到梁王当时留下的音乐,可是当时在吹台上宴乐的人却在何处呢?于是以下尽写梁王之事。五、六句说梁王只知奢华淫乐,不顾国事,不知养兵用贤,使兵士食糟糠,让贤士处在草野之中。这两句写梁王的昏庸腐败。下面六句写昏庸腐败的恶果:梁王的行乐还没完,秦兵已经重来进攻,夹林和吹台再不能为梁王所有,吹台的宫殿也荒凉冷落了;梁王的军队在华阳战败,梁王自己也化为尘土。
作者写梁王之事以喻当时统治者,说明如不改其政,必遭梁王悲惨的下场。
全诗以古喻今,写梁王之事,句句坐实魏明帝之事,曲折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曹魏王朝命运的关切和对魏明帝的忠告。“箫管有遗音,梁王安在哉”两句,正是以梁王的行乐不长,语重心长地忠告明帝要改弦更张。
由于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,本诗在安排篇幅上,略今而详古。全诗仅十二句,写梁王之事却占了八句。由于这八句里,句句坐实明帝之事,说古亦即道今,因此也不嫌其说古之多了,倒是觉得其切中现实之弊。
阮籍 : 阮籍,三国魏诗人。字嗣宗。陈留(今属河南)尉氏人。竹林七贤之一,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。曾任步兵校尉,世称阮步兵。崇奉老庄之学,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。阮籍是“正始之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