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经睽卦》云:“上火下泽,睽;君子以同而异。”意思是说:“《睽卦》的卦象是兑(泽)下离(火)上,为水火相遇之表象,象征对立。所以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,保留彼此的差
《睽卦》告诉我们:万事成于协力合作,败于众志相异。因此,我们为人处世应怀着心平气和的态度,加强团结,求同存异,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。否则内部相互猜疑,纠纷不断,必然引起灾祸。
孔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所谓和而不同,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,敢于提出不同意见,群策群力;对下能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,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,齐心协力。所谓同而不和,则是对上逢迎附和,不敢发表不同意见;对下搞一言堂,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,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排斥打击。显而易见,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,同而不和则是取乱之道。能否做到和而不同,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。
和而不同思想在现代社会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性发展,就是“求同存异”原则的提出和运用。求同存异的目的,是要综合不同的力量,达到和谐共处的局面,进而组成一定的联合体。求同,就是寻找共同点,追求共同的利益;这是不同力量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和相互合作的基础和目的。存异,就是保留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利益,不求同一,不求齐一;这是不同力量能够和睦共处的重要条件。
求同存异不仅仅是处理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基本原则,也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。就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代社会而言,恪守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必然会使自己陷入非常孤立的境地。
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,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。正所谓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,每个人的性格、思想和特长都不一样,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不能强求一致。人与人之间要想和睦相处,就要有求同存异的豁达胸怀,而不能事事求全责备。既然我们自身都不是十全十美的,又有什么理由来苛求别人完美无缺呢?
在人际交往中,我们不能强求于人,而应该能让人时且让人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一旦对方犯了错误,我们也不要嫌弃,应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,原谅他的过失,帮助他改正错误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,古语又说,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,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宽厚豁达的人交朋友,正所谓“宽则得众”。
三国时期,曹操北征乌桓,很多将领都认为孤军深入过于冒险,因此纷纷劝阻。然而曹操坚持己见,率军出击,结果大胜而归。原来持反对意见的将领们都担心曹操会惩罚他们,然而,曹操不但没有惩罚他们,反而给予嘉奖。
曹操对将领们说:“孤前者乘危远征,侥幸成功。虽得胜,天所佑也,不可以为法。诸君之谏,乃万安之计,是以相赏。后勿难言。”曹操担心的是,大家以后再也不敢讲真话,自己从此听不到不同的意见,因此用这些话来稳定人心,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杰出智慧。
与此相反的是,袁绍却把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田丰、沮授两个重要谋士打入大牢,还逼得许攸投奔曹操,使自己众叛亲离,成为孤家寡人,导致决策连连失误,最终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。
对于同一件事,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,但只要大家目标一致,齐心协力,求同存异,就能够达到内部的和谐,最终对事物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。相反,如果在任何事情上都搞长官意志,不愿听到不同的声音,导致大家不敢讲真话,从表面上掩盖深层次的矛盾,这样迟早要出问题。
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,首先,要尊重对方的人格、尊严与权利,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与前提。一个人受到了应有的尊重,就会因自我价值得到肯定,得到信任和理解,从而增强合作的积极性。
其次,要注意存小异。要有大将风度,千万不要斤斤计较,患得患失。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,真正在思想和心灵上拉近距离,减少和消除相互之间的摩擦与误解,让大家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工作、学习和生活。
关键词:睽卦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