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播国学经典

养育华夏儿女

明夷卦智慧与韬光养晦:地火明夷卦中的智慧思想

作者:佚名 全集:周易 来源:网络 [挑错/完善]

明夷卦智慧与韬光养晦:地火明夷卦中的智慧思想

明夷卦名通解

“韬光养晦”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成语。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,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,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。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,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罝,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罝。这个成语出自《旧唐书•宣宗纪》:“历太和会昌朝,愈事韬晦,群居游处,未尝有言。”《荡寇志》第76回:“贤侄休怪老夫说,似你这般人物,不争就此罢休。你此去,須稻光养晦,再看天时。”

溯源而上,它出自《易经》第三十六卦,明夷卦,明夷卦上三爻为坤卦为地,代表平地;下三爻为离卦为火,代表太阳。这个卦象就是太阳沉没于地下,寓意光明不显,所以,命名为“明夷”(“夷”是创伤、夷平的意思)。就人事而论,坤卦代表普通百姓,离卦代表有才德的君子。这个卦象就是君子把自己的才徳,自己的过人之处隐藏起来,看起来和普通百姓一样。

这个卦是吉是凶呢?首先这个卦是不利的,才能不得施展嘛,英雄时运不济。但从另一方面看,这个卦还有吉利的一面。上卦为坤为地,代表阴浊之气,是向下运动的,而下卦离卦为火,代表淸阳之气,是向上燃烧的。

这样阴阳相合,上下相通,从周易的观点看,不利是暂时的,前景是光明的。明夷卦的卦辞说:“利艰贞”,就是在艰难中不要放弃,坚守正道,最终吉利。

明夷卦经典案例:煮酒论英雄

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“韬光养晦”的典故,则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回:刘备兵败投奔曹操,曹操多疑,曹操手下谋士也认为刘备是枭雄,应该杀掉。为防止被曹操谋害,刘备就在住处后园种菜,亲自浇灌,以为韬晦之计。关、张两人劝说:“兄不留心天下大事,而学小人之事,为什么呢?”刘备回答说:“这点二弟暂时不能理解。”

一日,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是否有野心,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,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,就是不提自己。《三国演义》载:“操!以手指玄德(刘备),后自指曰:”今天下英雄,惟使君(刘格)与操耳。“刘备闻听此言,大吃一惊,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。正巧突然下大雨,雷声大作,刘备灵机一动,从容地拾起筷子,说是因为害怕打雷,才掉了筷子。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,大丈夫也怕雷吗?刘备说,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,我还能不怕吗?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,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、胆小如鼠的庸人,曹操从此再也不怀疑刘备了。

明夷卦易理启示

政治抱负一直未得施展的刘备,遭遇惨败后不得以投靠曹操,做权宜之计。众多因才丧命的例子告诉他:锋芒毕露绝不是跟对方打交道的最好选择。于是他处处小心谨慎,对时局表现得漠不关心,以期麻痹曹操多疑的神经,终于使自己处于人生谷底的几年得以平安度过,这得益于刘备的韬光养晦,这就是真正的大智若愚。正是基于这样的智慧,在怀才不遇、寄人篱下的岁月里,刘备的生命得以保全。在几年养精蓄锐的基础上,刘备终于离开曹操,迅速召集旧部,重整军威。

明夷卦学会做“潜龙”

1.难得糊涂

“韬光养晦”就是反对尽显自己的聪明,自己的存在.用句俗话解释就是难得糊涂.糊涂难求,尤其是糊涂的得体,糊涂的逼真•更是难求•糊涂是长时间逐渐累积的生活大智慧,不是小聪明之人能够做到的.有的人喜欢事事较真,遇到一些小问题就马上针锋相对,久而久之就让周围的人觉得反感,渐渐就会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;有的人喜欢表现自己,出尽风头,久而久之就让人觉得肤浅,渐渐的君子不支持、小人特嫉妒.

2.厚积薄发

潜龙、伏龙指的是有德才的君子知道时运不济暂时不显露自己.用于工作中,就是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与自身才干的关系.有个刚入行不久的年轻人得到了老板器重,让他与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平起平坐,他一时头脑发热,于是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病不分轻重缓急地提出修改方案,结果一些改革想法和措施触及老员工的利益,他的能力的显现也遭到老员工的排斥和新员工的嫉妒,最后他充当了这场变革中的牺牲品,只身黯然离厂.这个年轻人的失敗与他本人不懂得收敛锋芒是有很大关系的,如果他在周围气候还不成熟、自己的根基还不稳定的时候,注意积累经验和人气,在恰当时机再采取行动,结局就两样了.

3.甘居人下

伏龙也罢、韬光也好,都有谦卑处事,甘居人下的意思.在人际交往中,如果你不谦卑,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.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,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!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,也是一种美德,有些自恃颇高的人总觉得自己久居人下、怀才不遇,他们锐气旺盛,锋芒毕露,处事不留余地,气势咄咄逼人,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,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.尽管他们有着充沛的精力,也有一定的才能,却因为不懂得做“潜龙”而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,甚至在忧愤抱怨中一生碌碌无为.

关键词:明夷卦智慧

用户评论
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
国学经典推荐

明夷卦智慧与韬光养晦:地火明夷卦中的智慧思想

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guoxue.hkz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海阔国学 版权所有

山ICP备1900200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