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非嗣位斥穆奸,九四:商兑未宁,介疾有喜。
【九四:商兑未宁,介疾有喜。爻解】此为兑卦的第四爻。这是说:心里反复掂量,究竟怎样寻求或承受和悦,拿不定主意,所以不得安宁。介于刚健和柔邪险患之间,有喜事。九四阴处阴位,不中不正,夹于阴邪小人和尊贵大人之间,不知如何是好。《象传》却说:“九四之喜,有庆也。”这是因为有了主见,以中正之道祛邪趋正,远小人而近君子,所以才有喜庆。
【九四:商兑未宁,介疾有喜。故事】咸丰即位不久,下了一道上谕,说任贤去邪,乃是人君当务之急。他在上谕中宣布,将他父亲道光帝宠信多年的军机大臣穆彰阿革职,永不叙用。中外舆论震惊,朝野拍手称快。史家认为这要算是这位短命皇帝干得漂亮的一件大事。
穆彰阿是满洲镶蓝旗人,嘉庆进士。他深受道光宠信,历任内务府大臣、兵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大学士等职,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,门生故吏充斥朝内外,号称“穆党”。他包庇鸦片走私商,行贿官吏,阻挠禁烟运动。鸦片战争期间,诬害力主禁止鸦片和抗击英军的林则徐、邓廷桢,怂恿琦善对英妥协求和,支持耆英与英、美、法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。
鸦片战争爆发不久,英国侵略军南攻浙江定海,定海失守。穆彰阿参奏林则徐禁烟操之过急,办理不善,轻开战端,宜加严惩;又力请俯顺外情,罢兵屈辱求和。
后来英军猛攻广州,靖逆将军奕山不战败退,赔款六百万元,反而谎奏英商交欠银六百万元。大学士王鼎见道光相信了奕山,急上奏章说:“将军奕山,偿银媚外之罪,较琦善尤重,宜严加查处。”道光看了,倒也有点动容。穆彰阿与纸糊将军奕山本是一丘之貉,他将奏章搁下不提。
王鼎气得满身是火,当夜写下遗疏数千言,历述穆彰阿欺君误国,不速治罪,国无宁日。结尾有“臣请先死以谢穆彰阿”等语。谁知穆彰阿是个心比比干多一窍之人,他密召门生聂沄贿买王家仆人偷走王鼎的遗疏,用火烧了。
咸丰即位时,天津大沽口外,突然开来两艘英国军舰,说是英国使臣要赴京为先皇吊丧。咸丰立即召穆彰阿和主持签订卖国条约《南京和约》的耆英两人,两人都说:英国人前来无非是修好诚意,不如同意他们进京。
咸丰想起洋人历年的海盗行径,总是不以为然,命直隶总督婉言谢绝,英国船舰也没趣地退去。以前海战,实在是穆彰阿、琦善、奕山、耆英之流,未开战先就吓得战抖,不战而退。他深恨这些昏官怯将把江山社稷视为粪土!
咸丰革除穆彰阿的上谕,是想点起一把火,烧掉当时官场因循取巧、苟且偷安的积习,树立一个果断去奸、专意任贤的新形象。然而,他也难挽狂澜于既倒,他的上谕只不过在清末江河曰下的湍流中荡起一个小小的旋涡。
咸非嗣位斥穆奸,九四:商兑未宁,介疾有喜。人生启示
古人说: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又说:疾恶如仇雠,见善若饥渴。封建统治者很难完全彻底地达到这种境界。善恶、忠奸等观念,有阶级性和时代性。但在一些社会公共生活的活动中,不同阶级的人们也具有某些共同的善恶观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大众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就是善,反之则是恶。用这个标准去看此故事,咸丰真正是斥逐了奸臣。
关键词:兑卦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