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省内各个地方也有差异,像时间的选择就有很大不同。永丰县的清明扫墓以清明节“前三后七”为期,九江各地则习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,称为“前三后四”。大部分袁州区人选择在农历三月初三扫墓,只有少数外出工作的人才会在清明节赶回家扫墓。新建县清明拜扫,例用春饼。永丰县除例行的牲礼外,还以米粉作果,称为茧果,或压糯米为糕,浇上糖汁,称为饭果,犹有寒食之遗风。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,妇女皆不参加。
祭祀扫墓
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回家。
茶叶茶水祭祖
祭祖是清明节的主题,一般在清明当日或 " 前三后四 ",在江西一些地方,流传至今的茶叶祭祖习俗则显得独特而雅致。人们在祭祀的时候会在故人坟前洒上一些茶叶,以表示先人的恩情如茶叶的清香存于后人心中。
食贡面团制成 " 鱼肉 " 供奉先人
与茶叶祭祀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的,是在赣县流传的用面团制作成 " 鱼肉 " 祭祀先人的习俗。制成的祭品名叫 " 食贡 ",与一些地方大鱼大肉祭祀的铺张相比,食贡以其 " 素 " 而显得与众不同。用面团制作成的食贡十分多样,有鲤鱼、鸡、鸭等不同造型,外观惟妙惟肖,堪称艺术品。
为耕牛庆生传递传统美德
江西清明习俗中反映的传统美德还有感恩。在江西,除了追念先祖亲人外,为耕牛过生日便是 " 感恩 " 元素最鲜明的体现。在古代吉安地区,重视农耕的社会环境中,为耕牛庆生是清明的重要习俗之一。
放风筝
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象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 " 神灯 "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蹴鞠踏青
原来清明第一天家里是不能生火做饭的,那么大家就用蹴鞠,踏青等运动让我们可以暖起来。
美食习俗
芥菜团子 ——南昌特色
在南昌,大家最先想到的清明节美食一定是一个青色的菜团子,这个团子在江南地区一带都有,一般叫 " 清明果 " 或 " 艾米果 "。清明果,是一种清明节令食品,只有这个季节才能采到做清明果的艾叶。依馅料不同分为甜、咸两种。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、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菜馅清明果捏成糕点或加工成皮子,包入芝麻、桂花糖、豆沙馅,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果;包入腊肉丁、冬笋丁、香菇丁、红椒丁、豆腐干、腌菜、豆芽馅等,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。
不过南昌人在清明时节常吃的青色团子不是艾草做的,很多是芥菜做的,芥菜团子,应该算是南昌的特色了,芥菜团子一般分 2 种,包馅的和不包馅的。
吃螺蛳
清明时节,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,有 " 清明螺,抵只鹅 " 的说法。不过咱南昌人吃螺蛳可没那么多讲究,南昌人最喜欢的就是各种街边小摊,二室一厅大排档,啤酒烧烤,螺蛳更是不能少的下酒菜!过了清明节,南昌的天气越来越热,一份辣螺蛳,一碗啤酒,索泡挤牙膏的景象预示着夏天来啦!
馓子
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,虽然馓子不是南昌特色,但是南昌的街头小巷也可以买到哦,一般出没于炒货店啊,秤斤的蛋糕店啊或者是路边挑着担子卖的。馓子是油炸的,很脆,买来完整的一份总喜欢一口咬开看它变得七零八碎,不过馓子现在也不仅仅是清明美食了,像红薯片一样,成了大家日常零食。
枣糕甜甜蜜蜜
枣糕在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,夹枣蒸食。枣糕又叫 " 子推饼 ",来源是为了纪念介子推,不过像馓子一样,虽然这不是南昌特色,但是枣糕这样点心早已融入了南昌人的饮食习惯里,清明节出去踏青的时候吃两块甜蜜蜜的枣糕也是不错的 ~
茶叶茶水祭祖
九江德安一带流传着祭祖拜神时敬献一碗茶汤的风俗。清明节敬奉祖宗的牌位,或祭扫祖宗坟墓时,除了摆放各种祭品之外,还要斟上一杯茶,且往往要选用最好的茶叶。人们认为,敬神后的茶能够消除病痛,保佑人健康。
用面团制作成“鱼肉”祭祀
在赣县流传着用面团制作成“鱼肉”祭祀先人的习俗,制成的祭品名叫“食贡”。与一些地方大鱼大肉祭祀的铺张相比,赣县食贡因其“素”而显得与众不同。用面团制作成的食贡十分多样,有鲤鱼、鸡、鸭等不同造型,外观惟妙惟肖,堪称艺术品。
为耕牛庆生
在古代吉安地区,重视农耕的社会环境中,为耕牛庆生是清明的重要习俗之一。的生日有两种,一说在农历四月初八,一说在清明节。事实上,由于江西所处地区气候的原因,清明正是浸种催芽的时节,原为农事最为忙碌的时候。但根据习俗,就算再忙,这天也要为耕牛放假,并让其吃上精细的饲料,饱享一顿美味佳肴。
吃清明果
江西人在清明节当然也不忘一饱口福。清明前后,江西各地大多都有用艾草或者野菜制作食品的习俗,被称作“尝青”。《玉山县志》写着“米粉杂艾萌作果,谓之清明节果。”据民俗学者介绍,江西各地制作各种米果团子,都是源于寒食节不生火做饭的传统。
为清明祭祀专门留下祭田
清明这天,不论祭拜先祖所用的香烛火纸,还是宴请族人所需的饭食,都需要不少开销。根据旧时习俗,父亲留给儿子的田产中,要分出一块作为祭田,以每年获得的田租作为家族清明祭祖所用。在寻乌,这种祭田名叫“蒸尝”。有了“蒸尝”作保障,自然不用担心祭祀宴客时还得挨个凑份子了。
二次葬
修水县东部的黄坳、黄港等地,人们遵从一个奇特的习俗——“二次葬”,即在亲人已经入土的两三年后,家属往往选在清明节这天,挖开坟茔,将骨骸装入一个陶罐当中,换地再葬。据了解,“二次葬”又称“迁葬”“拾骨移葬”,曾在江西地区广泛存在,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,包括首次时没有条件,只好简单完成,或是旧时人们受风水观念影响,首次下葬后,家人运势不佳,因此再次择地下葬。
关键词:清明节习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