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播国学经典

养育华夏儿女

子曰:“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

作者:佚名 全集:论语名句 来源:网络 [挑错/完善]

  子曰:“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

关键词:论语,阳货第十七

解释翻译
[挑错/完善]

  孔子说:“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,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,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。”

  孔老夫子在这讲,厌恶紫色之夺朱色。这个朱色是五种正色当中的赤色,赤就是红,但是它比那个红要更红,它是一种正红色。紫色是黑色加赤色混在一起的,就是紫色,叫它间色,间隔的间,不是正色。所以紫色当中有赤色的成分,它就能够乱朱,朱就是正色,正红色。紫色给人看起来更美,看起来目感更好,所以大家都会喜欢这种颜色,这叫「夺朱」。所以以紫夺朱,这是比喻以邪夺正。当然这纯粹是比喻,孔子在这里没有说紫色真的就不好,所以大家不要看了这个以后就不太穿紫色了,这个有时候也学得太呆板了,这都是讲表法的意思。「恶」是属于厌恶,『恶紫之夺朱』,就是厌恶邪能乱正,往往邪的东西很会让人感觉到有兴趣,它诱惑人的耳目,往往就会忘记了正法,失去了正道,所以这是从色上面来说明。

  底下是从声上来说明,『恶郑声之乱雅乐也』。「郑声」是当时春秋时期郑国之音声,他们那时候的音乐是叫做淫乱、淫哀之乐。现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靡靡之音,听起来让人神魂颠倒,失去正念。大概我们现在讲情情爱爱的那些流行歌曲都属于这种郑声音乐,可能比那时候郑国的音乐要更为严重。这种音乐什么?乱「雅乐」,雅乐是先王所创作的雅正之乐,中正和平,听起来能够使性情调和,这种音乐对自己心灵的熏陶有很大的好处。所以孔老夫子讲君子要学习六艺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除了礼之外就是乐,礼以调身,乐以调心,这个是很有学习的必要。现在雅乐确实非常少,你想在市面上找到真正的雅正之乐恐怕太难了。我们现在要怎么样调身心?还是要以礼调身,礼就是戒律、就是规矩,要守规矩。至少你要做到《弟子规》,然后还要加上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这些都是属于礼的部分、戒的部分,来治我们的身、我们的行为,以经典来养心、来印心。

  我们学习要依靠经典,经典是圣人的存心,现在通过音乐来体会圣人的存心很难,说老实话,我们也很难学得通。至少我是这样,我是一个音乐盲,对音乐基本上一无所知,难道我们这一生就不可能成为圣人了吗?不可能成为君子了吗?不能把话说死,还有其它方法。圣人的心法从音乐可以表露,从经典里也可以表露,所以我们用经典来陶冶自己的心灵,也用经典来印证自己的境界。看看我现在的境界到哪里,孔老夫子说的这个话我能不能做到,你就能印证。在佛家里面它三藏,经、律、论。经就是帮助你调心的;律就是戒律,就是帮助你调身;论,这是古时候祖师大德学习经、律的心得报告。我们学习之后也来对照,也来做印证,自我印证,所以圣贤的学问大抵相同。

  这里讲郑国之声淫哀,不得性情之正,跟雅乐是相违背的。但是偏偏有很多人就喜欢郑声,喜欢这些靡靡之音,而不知有雅乐,所以这是孔老夫子说恶郑声以乱雅乐。乐也可以泛指所有的文艺节目。我们看看现在这个时代就很明显,杀盗淫妄色情暴力的这些文艺节目充斥世间,现在要真正找好片子都挺难的。说找一部电影,纯粹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,而没有那些色情暴力的镜头,恐怕太难找,万里挑一都不知挑不挑得到,所以就乱了。雅正的东西没有,被排挤掉,现在都是淫乱、污秽、污染的这些节目内容充斥市场。所以人们看了这些看习惯了,反而看到雅正的内容就不习惯。好的片子觉得无聊,反而觉得那些色情暴力的看得津津有味,你看麻不麻烦。所以孔子要是在这个时代,那不知厌「恶郑声之乱雅乐」厌恶到什么地步,真是可哀可痛!

  我们在这种时代当中要自己会保护好自己,人家乱,我们自己不能乱。我们自己可以不看那些电影、电视节目,他们有权力去做这些影片,我有权力不看。所以我自己就是这样,不看电视、不看电影、不看报章杂志,我不受它们的污染,所以他乱我不乱,这就好。要不然在这个时代想说不受污染、不堕落,哪那么容易!真正是外面的声色尘境都是诱惑你的。这里讲了两个,一个是色,一个是声,这就代表什么?六尘境界,色声香味触法,这是六尘。你的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,接触到外面六尘境界,如果心里没有主宰,你肯定被它诱惑,你一生起贪染就是堕落。所以这个「恶」字重要,恶字不是说我生起瞋恚的那种心讨厌它,那是烦恼。这个恶,是提醒自己我要远离它,不要受它污染。所以有这个恶字,证明他没有迷、他没有堕落,孔子用的是这个功夫。在声色犬马那种境界当中不受污染,他有这个能力。可是我们不行,我们毕竟是初学,我们要远离,我们的「恶」要表现在远离,不要去接触这种境界,这就不至于受到污染。

  下面一句说,『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』。「利口」就是口才锐利,很会说话,甚至强词夺理,无理能讲成有理,这种利口可以取悦于人。他讲得头头是道,让人听了就会受迷惑,就被他迷住了。所以孔安国的批注当中说,「利口之人,多言少实,苟能说媚时君,倾覆国家」。这种人往往是奸臣,奸臣都是很会说话,利口之人,说得很好听,可是掂量掂量他讲的内容,没有多少实在的,多言少实。而说话谄媚,很会奉承人,对自己的领导(君就是领导)阿谀奉承,那是为了图自己的私利,最后的结果让领导昏昧,做出的决定不正确,导致国家倾覆,这就是破家亡国。在历朝历代当中我们看到,凡是宠信奸佞小人者,那些皇帝多半就是以倾覆国家告终。你看宋朝的秦桧,他就很会讲话,害死了岳飞,结果让皇帝也被俘虏,国家灭亡。(老师交代要删掉)历朝历代都有这种人,像唐玄宗李隆基,当时你看杨国忠、李林甫这批人都是利口之人,最后险些把唐朝葬送了。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出逃,幸亏有郭子仪平定了内乱,才让唐朝朝廷能够恢复起来。

  这三段都是讲注意不要被那些邪曲的东西、邪曲的内容所迷惑。紫色夺朱色,郑声夺雅乐,利口覆邦家,这都是讲什么?因为开始的时候不依规矩,不辨是非,最终导致以邪夺正,以淫乱雅,以利口颠覆邦家。所以圣人在这里说恶紫、恶郑声、恶利口,就是教人要严守规矩,防微杜渐,不可以大意马虎。邪和正,往往有时候很难分,最初如果是在细节上没留意,发展下去,那邪就会乱正,所以严守规矩重要。儒家重礼,礼要做到非礼勿视、非礼勿听、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动,严持这个规矩。佛家讲究严持戒律,戒律不可以稍犯。就好像人在大海中,我们讲有个救生圈就可以浮在海面上,救生圈就好比是护着身体的戒律,我们赖它以生存,我们的慧命赖以生存。假如说有一根针扎一下那个救生圈,把它扎个小口,气都放完了,那就得沉下去了。所以哪怕是一个极小极小的针洞把这戒给破掉了,法身慧命就会遭到灭亡,所以防微杜渐重要。特别是根本重戒,佛家讲的杀盗淫妄,这四大根本重戒得持得非常的精严,稍有不慎,以为小节不用拘束,那难免就会有危险。

  过去佛陀时代阿难尊者,他是跟佛出家,做比丘,持比丘戒,戒律也持得很精严。有一天他自己离开僧团,出去外面自己乞食。乞食本身是正常的,因为当时佛家的这个僧团他们都是去乞食,他自己不从事生产,别人施舍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,他们的工作就是从事教育工作。人家给他食物,他就要跟别人讲法,度化他。结果阿难尊者他就离开僧团自己出去乞食,走到了一个淫女家。这个淫女叫摩登伽女,看到阿难长得很庄严,生起爱慕之心,喜欢他。完了之后她就用一种魔咒,念这种魔咒让阿难当时神魂颠倒,差一点就犯戒。幸亏释迦牟尼佛神通广大,立刻口授文殊菩萨「楞严神咒」,让文殊菩萨去救阿难,把阿难救出来,不至于他破根本戒。破根本戒,那决定是堕地狱。阿难他没有想犯戒,心术也不会邪曲,都是正大光明的,我们现在看他都是圣贤人,他的修行不亚于颜回。为什么他还险些遭难?就是没有对防微杜渐上谨慎。本来僧团一起出去就比较安全,他当时自己想着没有关系,我一个人出去,一天,可能内心就这么想的,一天不会有什么大差错的,天天都如此,就这一天有什么问题?结果就那一天出现问题了。他自己没有防备的心理,人家有主动攻击的心理,那你就遭殃。这是举出一个例子来讲防微杜渐的重要。

  蕅益大师的批注里面讲到,「二也字,一者字,宾主历然」。这三句话里面两句是讲到也字,「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」,最后一个是者字结尾,「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」,蕅益大师看得很仔细。宾主历然,其实就很显明,宾和主,主就是讲最后一句「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」。宾是做比喻用的,就前面两句是做比喻,是引导,引出最主要的最后一句。所以不是说孔子真的那么痛恨紫色,不是那意思,郑声当然孔子是会厌恶,但是这两句引出第三句才是更重要的,利口可以覆邦家。这跟前面的「巧言令色,鲜矣仁」合在一起我们来参,那个意思就体会得更加明显。不仁之人就会颠覆家邦,不仁者一定是巧言令色、利口之人。

  我们有这个认识要对照自己,你能对照自己才能够看出别人,你自己不是那个利口之人,别人对你巧言令色的时候你就能够明白,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当然我们不应该去批评他、指责他,而是应该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。他这种利口也是习气,本性都是本善的,习性有不善,习性是可以改的,因为习性本来没有,当然可以改。帮助他改,我们要用身教,身教重于言教。对于很会说话的人,你最妙的对治方法就是寡言沉默,他就会受你的感化。对那种狡诈之人,你就对治以老实,他欺诈,我老实,我不怕吃亏不怕上当,他以为他赚便宜了,回头想想其实你也知道,等他什么时候知道了你知道,他就被感动。这是对治之法,反其道而行之。

用户评论
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
国学经典推荐

子曰:“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原文解释翻译

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guoxue.hkz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海阔国学 版权所有

山ICP备1900200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