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播国学经典

养育华夏儿女

子曰:“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”

作者:佚名 全集:论语名句 来源:网络 [挑错/完善]

  子曰:“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”

关键词:论语,宪问第十四

解释翻译
[挑错/完善]

  孔子说:“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,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。”

  这个「谲」,是当诈字讲,狡诈这个意思。孔子在这里评论晋文公和齐桓公这两个国君,都是春秋时候曾经创立过霸业的。当时这两位国君都相继被诸侯推为霸主,率领着诸侯,所谓「尊王攘夷」。当时还是周朝,虽然周天子名存实亡了,但是毕竟还有一个名义在,所以晋文公和齐桓公都领导着诸侯要尊奉周天子,这是符合礼的。『谲而不正』,『正而不谲』,如果是查看历史,在《春秋.左传》里头有不少的记载,有讲过一些例子,齐桓公以及晋文公是什么样的人。

  晋文公曾经有过一个践土之盟,盟会诸侯,召集诸侯,等于来开会,这是在春秋僖公二十八年。《左传》上说,他当时召周天子来到践土这个地方,来进行盟会,接受诸侯的礼拜。这种行为,实际上已经不符合礼了,用孔子的话来讲,这叫「以臣召君,不可以训」,他用臣子的身分来召天子来盟会,这个不可以做为法则、榜样。不可以训,就是不能做法则、不能做榜样。所以可见得,晋文公虽然他做一个样子要尊天子,实际上他心里没有真正对天子的礼敬,他把天子召来,就好像召诸侯、召臣子一样,这个很不符合礼。而且盟会不是晋文公来召唤、来召集,应该是周天子。所以,孔子在这就说他「谲而不正」,他是狡诈,心不正。齐桓公比他好一些,齐桓公他在葵丘盟会诸侯,对周天子都能一切以礼相待,所以夫子称他是「正而不谲」,他心是很正的,很符合礼。

  也就是说,正和谲用什么标准来判断?那就是看是不是用礼。如果是一切符合礼,这就是正;不符合礼,就不正,所以我们要克己复礼。这个礼,就是我们的行为规范,特别是对君臣之间,更要以礼相待。所以从这里,这两条合在一起看,我们就知道孔子观人观察得非常细致,不是看你表面做什么样子,看你那个存心在哪里。当然存心也是透过你的一举一动来看,都是从细微处就能观察出来,瞒不过别人。所以,我们自己千万不要在这些表面行动上面去掩饰、去作假,这就是谲而不正。应该反省自己内心,内心要正,不能有半点欺伪,欺世盗名,这种心就不正。所以,心念差之毫厘,谬之千里,别以为别人看不出来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你只能够欺骗那些没有智慧的愚人。所以,圣人教我们一切自己心要正,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,这就好。

  【评析】

  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时代两位著名政治家的评价截然相反呢?他主张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,”对时人的违礼行为一概加以指责。晋文公称霸后召见周天子,这对孔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,所以他说晋文公诡诈。齐桓公打着“尊王”的旗号称霸,孔子认为他的做法符合于礼的规定。所以,他对晋文公、齐桓公作出上述评价。

注释出处
[请记住我们 海阔国学 guoxue.hkzww.com]

  晋文公:姓姬名重耳,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,著名的霸主之一。公元前636-前628年在位。

  谲:音jué,欺诈,玩弄手段。

  齐桓公:姓姜名小白,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,著名的霸主之一。公元前685-前643年在位。

用户评论
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
国学经典推荐

子曰:“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”原文解释翻译

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guoxue.hkz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海阔国学 版权所有

山ICP备1900200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