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播国学经典

养育华夏儿女

季子然问:“仲由、冉求可谓大臣与?”子曰:“吾以子为异之问,曾由与求之问。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今由与求也,可

作者:佚名 全集:论语名句 来源:网络 [挑错/完善]

  季子然问:“仲由、冉求可谓大臣与?”子曰:“吾以子为异之问,曾由与求之问。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今由与求也,可谓具臣矣。”曰:“然则从之者与?”子曰:“弑父与君,亦不从也。”

关键词:论语,先进第十一

解释翻译
[挑错/完善]

  季子然问:“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?孔子说:“我以为你是问别人,原来是问由和求呀。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,如果这样不行,他宁肯辞职不干。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,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。”季子然说:“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?”孔子说:“杀父亲、杀君主的事,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。”

  这一章是季子然发问,季子然是季氏家族的子弟。说这个话的时候,仲由和冉求都是季氏的家臣。那我们知道季氏是鲁国三家里势力最大的,这一家的大夫,他势力超过国君,国君都得听命于他,所谓上欺君、下欺民,这个是孔子非常看不惯,这是所谓不合礼的。当时冉求和仲由(就是子路),在那里给他们家做家臣,季子然就问孔子,说这两个人『可谓大臣与』,他们可以说是大臣吗?孔子先没有回答他俩是不是可以说是大臣,他说,『子曰:吾以子为异之问』。「吾以子」这个子,就是指季子然。子都是尊称,像我们现在讲的先生,就是这里讲的我以为您是来问特别的事情,「为异之问」,异就是特别的问。『曾由与求之问』,这个「曾」,就是讲原来你是问冉求和仲由这两个人。这个说话,你看他都有带着意味。为什么孔子把问冉求和仲由两个人的问题,好像不当作什么问题?这个我们自己可以思考一下。

  我们看底下,『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』。什么叫「大臣」?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是不是大臣,夫子给他定义,所谓的大臣就是用道来事君,君就是领导,用道来事奉领导,也就是协助国君、协助领导来推行仁道。就像尧舜禹汤,文王、武王、周公一样,他们实行的是仁政,以道治天下、以德治天下,这叫「以道事君」。「不可则止」,如果这个道行不通了,国君不采纳这个道德,那则止,就是辞职了,既然领导不能够推行道,那做为臣子就应该辞职。所谓「道不同,不相为谋」,他不想推行道,你又不能改变他,你就不要跟他同流合污,这叫不可则止。不能兼善天下,至少我们要独善其身,这才能够算得上是大臣。那显然子路和仲由都算不上大臣,为什么?他俩还在为季氏家做家臣,又不能够改变季氏家的状况。

  当时鲁国三家专权,这个状况他俩改变不了。改变不了就应该辞职,他们又没辞职,还在做家臣。所以孔子说他们不是大臣,而是具臣。所以这里讲,『今由与求也,可谓具臣矣』。什么叫「具臣」?《雪公讲要》里面引「孔注」,就是孔安国批注,「孔注」里面说,「具臣,言备臣数而已」。就是凑数的,他没有资格称为真正的大臣,凑个数,叫做「备臣数而已」。所以这我们就晓得了,为什么刚才孔子听到季子然问,他会先说一句,我以为你问什么其它特殊的事情,原来问他俩人,似乎有点不屑一顾,这里我们也大概能够体会出来。

  孔子在这里讲的话已经回答得恰到好处,而且句句是实话,可是听的人还没完全领会其意,意犹未足,就再问,问什么?『然则从之者与』?「然则」,是顺着上面孔子的意思问下来,说然而他们一切都要顺从吗?这是指仲由和冉求,他们什么都要顺从,这是所谓具臣,至少是家臣,是不是要顺从领导?一切都得顺从?做一个具臣也不简单,对于领导交代的事要办好,要服从领导,所谓君仁臣忠。那君要仁,臣才能忠。君要不仁?臣可以不必忠。在季氏家里,季氏本身他就违礼,所以在他家里要处处服从,那就有点助纣为虐了。

  季氏他上欺君、下欺民,甚至有图谋不轨想要篡位的嫌疑。孔子何尝不知道,圣人什么都了解。但在这里讲的话已经是非常的柔和了,对季子然的问话,告诉他冉求和仲由是具臣而已,他们不是大臣。为什么不是大臣?因为他不能够以道事君,又不能不可则止,所以已经隐含了很好、很完整的意思。就说明你季氏家无道,无道,这两个弟子又不能辞职,所以他们不能称为大臣。说得很完整,听的人还没听完全,意思没弄清楚,还要问,这一问,那孔子跟你不客气了。下面说,『子曰:弒父与君,亦不从也』。意思是说,具臣是可以一切事都听从,可是,如果做领导的要杀父、杀君,那仲由和冉求他俩也不会顺从。仲由和冉求毕竟他俩是孔门弟子,这个德行他们会有,绝对不会助纣为虐,这说的话就很厉害了。

  蕅益大师这里批注说,「字字鈇钺,足使子然丧魄」。「弒父与君,亦不从也」,这八个字,每个字就像鈇钺,鈇就是铡刀,钺是大斧,那都是刑具,使到季子然丧魄,惊魂丧魄,点出季氏家无道。孔子在这里说话很有艺术性,他没有直接说季氏家族无道,而是批评两个弟子。第一个说他们不是大臣,只能够是凑数的具臣。第二个同时也说他俩不会顺从无道昏君,而做出弒父弒君的这些卑鄙的行径。

  我们看《朱子集注》当中,他有一段话说,「言二子虽不足于大臣之道,然君臣之义则闻之熟矣,弒逆大故必不从之。盖深许二子以死难不可夺之节,而又以阴折季氏不臣之心也」。《朱子集注》里面讲的二子,就是仲由和冉求。虽然他们够不上大臣,但是对于君臣之义,他们常常听到夫子讲,所以应该听得耳熟。虽然不能够做到,至少他能够大节上面可以把持。「弒逆大故必不从之」,杀父杀君的这些事,春秋时代已经有了,而且不少。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,那仲由和冉求当然不会随顺、不会顺从,这是「盖深许二子以死难不可夺之节」,深许,许是赞许。赞许仲由和冉求两个弟子有这样的节操,可以做到死难不可夺节,让他们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,他们宁死不从。

  【评析】

  孔子这里指出“以道事君”的原则,他告诫冉求和子路应当用周公之道去规劝季氏,不要犯上作乱,如果季氏不听,就辞职不干。由此可见,孔子对待君臣关系以道和礼为准绳的。这里,他既要求臣,也要求君,双方都应遵循道和礼。如果季氏干杀父杀君的事,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对。

注释出处
[请记住我们 海阔国学 guoxue.hkzww.com]

  季子然:鲁国季氏的同族人。

  曾:乃。

  具臣:普通的臣子。

  之:代名词,这里指季氏。当时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。

用户评论
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
国学经典推荐

季子然问:“仲由、冉求可谓大臣与?”子曰:“吾以子为异之问,曾由与求之问。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今由与求也,可原文解释翻译

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guoxue.hkz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海阔国学 版权所有

山ICP备1900200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