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播国学经典

养育华夏儿女

乡人饮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乡人傩,朝服而立于阼阶。

作者:佚名 全集:论语名句 来源:网络 [挑错/完善]

  乡人饮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乡人傩,朝服而立于阼阶。

关键词:论语,乡党第十

解释翻译
[挑错/完善]

 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,(孔子)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,然后自己才出去。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,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。

  这一段是讲到孔子跟乡人,就是邻里乡党、同乡的人聚会,所谓与民同乐。『乡人饮酒』,是大家在一起聚餐,酒是助兴的。『杖者出』,杖者就是持拐杖的人,都是老年人。根据《礼记》「王制篇」和「内则篇」里面说的,「六十杖于乡」,人到了六十岁,在乡里走,就可以拄拐杖了,所以「杖者」就一般比喻六十岁以上的人,属于老年人。在「三礼」里面,像《仪礼》有「乡饮酒礼篇」,《礼记》里面有「乡饮酒义篇」,皆讲乡人饮酒的礼节。在这样的宴会当中,必须要尊敬老人,会上有年龄最长的,就一定要请他坐上席,坐在上首。所以乡人聚会,夫子都抓住这样的一个机会来教育,教育大家礼仪、教育德行。乡人在一起,当然大家聚会兴高采烈,喝酒也有喝醉的。醉的时候,当然难免就会失态,可是如果有老人在会上,即使是自己喝醉了,都要安静,不可以胡来,这是「酒礼」里头所规定的。如果是老人不离席,没有离开,在座的其它人都不敢动,一定要「长者先,幼者后」。所以等到「杖者出」,出就是退出去了,离席了,孔子『斯出矣』,这个时候才随之退席。这一节是讲乡人饮酒宴会的时候,大家毫无拘束,但是也不能够违犯礼仪。所以孔子是又讲人情,但是同时又不失礼仪。

  底下一节说到,『乡人傩』,这个「傩」就是在当时驱除疫鬼的一种风俗,疫是瘟疫,民间都相信瘟疫是有一种疫鬼在兴风作浪引起的,所以傩就是驱除疫鬼的一种风俗。根据《雪公讲要》里面讲的,他引皇侃的《论语义疏》说,这个风俗在周朝就开始,按照《周礼》有夏官,这种官叫方相氏,他自己化装戴着四个眼睛,金黄色的,然后披着熊皮,拿着戈这种长矛,拿着盾,率领一百人一起作傩傩之声。所以「乡人傩」,这个傩字它其实是个声音词,是在这种礼仪当中,这个官员带着人一起用这种叫声来驱赶疫鬼。当这种风俗在乡里面开始的时候,孔子这里是『朝服而立于阼阶』。「朝服」,就是穿着上朝的礼服。「立于阼阶」,就是立于祖庙的东阶,东边的。为什么孔子要这么做?根据《邢疏》,邢昺的注疏,邢昺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经学家,他说,「所以朝服者,大夫朝服以祭,故用祭服以依神也」。因为朝服也可以用来做祭祀时候的礼服,穿着这种礼服,依神就是令神明依之而安定。因为孔子在这种驱鬼的仪式上,担心一驱鬼就怕惊吓到自己的祖先,所以他必定是穿着这种祭祀时候的礼服,站在祖庙的东阶,使先祖神明得到安定,是这样的一个存心,是安神的。

  当然这是一种说法。雪公也讲,到底事实是不是如此,这也无法考证,反正总说出个道理来了。这种与民同乐的风俗,从周朝相传到现在,是促进官民和谐的一个很好的方式。像清朝就有元宵节灯会,官员也出来与民同乐。孔子当时他是鲁国的司寇,是宰相,所以他非常重视跟人民百姓一起聚会交流,交流情感,促进和谐。所以这个傩,实际上是一种风俗,至于说是不是那么严格的要遵守古礼,这个不得而知,但是确实可以做为跟民众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。

  《朱子集注》当中也这么说,他说,「阼阶,东阶也」,这是祖庙的东阶。「傩虽古礼而近于戏」,就有点像游戏了,是一种民间庆祝、庆典这么一种活动。像我们民间现在还在庆祝的春节、中秋、元宵等等这一些节日,都可以做为促进和谐的一个很好的方式。孔子也利用这种活动来促进教育,你看他是在这样的一个游戏活动当中,「亦必朝服而临之者,无所不用其诚敬也」,这是给大家做个榜样,表演一切恭敬。

  《蕅益解》当中也讲到,「亦是爱礼极思」,极就是圆满,他这种对于礼的爱敬,可以说是这种心已经圆满了,连游戏也都不违礼,这是用身教来教育民众。所以夫子提倡以礼治国,自己先做到好榜样,所谓正己而后化人,自己行正了,自自然然就能够教化百姓。如果自己行得不正,自己都不守礼,很难有说服力,哪怕是玩乐当中都不失礼仪。这是讲到第九节,一个是饮酒,一个是乡人的游戏活动,都是那种诚敬心。

注释出处
[请记住我们 海阔国学 guoxue.hkzww.com]

  乡人饮酒:指当时的乡饮酒礼。

  杖者:拿拐杖的人,指老年人。

  傩:音nuó。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。

  阼阶:阼,音zuò,东面的台阶。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,在这里欢迎客人。

用户评论
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
国学经典推荐

乡人饮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乡人傩,朝服而立于阼阶。原文解释翻译

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guoxue.hkz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海阔国学 版权所有

山ICP备1900200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