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rén zhī shēng yě róu ruò , qí sǐ yě jiān qiáng 。
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
cǎo mù zhī shēng yě róu cuì , qí sǐ yě kū gǎo 。
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
gù jiān qiáng zhě sǐ zhī tú , róu ruò zhě shēng zhī tú 。
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
shì yǐ bīng qiáng zé miè , mù qiáng zé zhé 。
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
qiáng dà chù xià , róu ruò chù shàng 。
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关键词:老子
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,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。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,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。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,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。因此,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,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。凡是强大的,总是处于下位,凡是柔弱的,反而居于上位。
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”
人在活着的时候,身体是柔软的,死后就会变的僵硬。
“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”
草木生时是柔脆的,死后就要干枯了。
“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”
所以坚强与死是同类的,柔弱与生是同类的。
“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”
所以用兵逞强必遭灭亡,树木粗壮必遭砍伐。
“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”
凡强大反居下方,凡柔弱反而居上方。
这一章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反复说明这样一种观点:柔弱胜刚强。老子向来主张贵柔、处弱,他从直观的认识角度,看到了人初生之时,身体是柔弱的,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,草木初生之时也是柔弱的,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。这种直观的、经验的认识,可以说是老子处弱、贵柔思想的认识论之根源。
[长篇大论]
老子本章告诉大家,强壮的未必是好事,现实中的第一并不一定是好事(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)
人的声气
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:“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-气短心急,曾受师父指责,我也知错要改,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,始终没有办法纠正,请问禅师,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?”
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:“你心急的习气,如果能拿出来,我帮你改正。”
学僧道:“现在不会心急,有时会忽然跑出来。”
盘珪微微一笑道:“那么,你的心急,时有时无,不是习性,更不是天性;是你触境而生的,本来没有,因境而生。若说父母生给你的,你是太不孝了;父母生给你的,只有佛心,其它没有。”
盘珪禅师一生接待学人,不说佛法,不说禅法,只是要求你自己应具有的佛心和高贵的道德。
后来,盘珪禅师圆寂后,一位住在寺院旁的盲人对参禅的学僧说道:“我虽是瞎子,看不到对方的面孔,但却能从对方说话的音声判断他的性格。通常,我不但可以在一个人对幸福者或成功者的祝福语中,听出他的嫉妒声气,也可从他对不幸者或失败者所发出的安慰语中,探出他的得意和满足声气,彷佛他可从那些慰祝之言中得到许多的利益似的。但是,在我所有的体会中,盘珪禅师对人说话的声气始终是真诚无伪。每当他向人宣示快慰之情时,我只听到快慰的声气;而当他向人一吐愁肠时,我只听到愁苦的声气。那种声气,完全从他的佛心中流露出来的,那佛心,就是他父母生的。”
学僧听后,一面否认盲者的话,一面赞美盘珪禅师道:“我们老师的佛心,不是父母生的,那是他本有的。”
把一切好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,这会失去自己的本性,把一切坏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,这也会被说为不孝。好和坏,是习性,不是本性,既非与生俱来,也非父母所生。假设有人问:“佛陀是谁生的?”答以“佛陀是摩耶夫人生的”,此话错也,悉达多太子是摩耶夫人生的,而佛陀则是从般若生也,所谓“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”,即此义也。
1、柔弱: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。
2、坚强:指人死了以后身体就变成僵硬的了。
3、草木:一本在此之前有“万物”二字。
4、柔脆:指草木形质的柔软脆弱。
5、枯槁:用以形容草木的干枯。
6、死之徒:徒,类的意思,属于死亡的一类。
7、生之徒:属于生存的一类。
8、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:一本作“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