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播国学经典

养育华夏儿女

道经·第十九章

作者:李耳 全集:老子道德经 来源:网络 [挑错/完善]
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,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
jué shèng qì zhì , mín lì bǎi bèi ;
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

jué rén qì yì , mín fù xiào cí ;

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

jué qiǎo qì lì , dào zéi wú yǒu 。

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

cǐ sān zhě , yǐ wéi wén bù zú , gù lìng yǒu suǒ shǔ , jiàn sù bào pǔ , shǎo sī guǎ yù 。

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,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
关键词:老子,道德经

解释翻译
[挑错/完善]

抛弃聪明智巧,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;抛弃仁义,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;抛弃巧诈和货利,盗贼也就没有了。圣智、仁义、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,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,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,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,减少私欲杂念,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,才能免于忧患。

[译文]

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”

真正的圣人或统治者应该以无为而治放弃束缚人们的巧智,这样就会使百姓受益百倍了。

“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”

真正的仁慈者都应该放弃礼仪,这样就会使百姓回到原始的孝慈时代。

“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”

如果大家都放弃了一些利益和难得的物品,那么就不会有盗贼了。这里让我想到了第三章的“不尚贤,使民不争,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”

“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,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

上面在此只是列举了三个实例,文字描述的事情是有限的,这里是希望人们都以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

上一章叙述了大道废弃后社会病态的种种表现,本章则针对社会病态,提出治理的方案。在前一章里,老子说“智慧出,有大伪”,因而主张抛弃这种聪明智巧。他认为“圣”、“智”产生法制巧诈,用法制巧诈治国,便成为扰民的“有为”之政。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,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。本章中,许多本子引到“少私寡欲”结束,把“绝学无忧”作为下一章的开端。本书主张把此句放在本章的观点,“绝学无忧”正可以与前句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并列。

[长篇大论]

老子在本章提到了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 往往有道行的人,都是很朴实的。大家好好理解。

无凭无据的信义

胡雪岩是清末的一位有名的红顶商人,他在经商的同时也开办了一家阜康钱庄。

阜康钱庄开业不久,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户。

这位特殊的客户叫罗尚德,是清朝驻守杭州绿营兵的千总。他存入阜康一万两银子,既不要利息,也不要存折。这让阜康钱庄的掌柜很为难。

原来罗尚德在老家时,是个赌徒,订下婚约却不提婚期,因为好赌,用去了岳父家一万两银子,一直还不上,最后岳父提出只要罗尚德同意退婚,宁可不要银子。这下可刺激了罗尚德,他不仅同意退婚,并且发誓做牛做马也要还上这一万两银子。

罗尚德后来投军,辛辛苦苦,十多年熬到六品武官的职位,省吃俭用积攒了这一万两银子。前几天接到命令,要到江苏与太平军开仗,因为没有亲眷相托,因而将银子存入阜康钱庄。

他对钱庄的伙计说:“我既不要利息,也不要存折。就是因为我相信阜康钱庄的信誉,我把钱存在这里让你们给以保管,我不是图增利息;我自己带兵打仗生死未卜,也没有必要带个存折在身上,那多麻烦呢。”

得知这一情况,胡雪岩当即决定:尽管客户不要利息,也仍然以三年定期的利息给予计算,尽管客户不要存折,也仍然要立个字据交由当时的主管刘庆生代管。

罗尚德后来在战场上阵亡。临死前,他委托两位当兵的老乡将自己存在阜康钱庄的银子提出,转给老家的亲戚,以便还上岳父家的赌债。

两位老乡没有任何凭据就来到了阜康钱庄,办理银子的转移手续。原以为会受到钱庄的刁难和麻烦,甚至阜康钱庄会因为没有凭据赖账。他们没想到阜康钱庄除了请人证实他们是罗尚德的老乡以外,没费半点周折,就连本带利为他们办了手续。

阜康钱庄付出了罗尚德一万两的存款。两个办理取兑银两的老乡回到军营,讲了他们的经历,许多官兵把自己的多年积蓄甘愿长期无息存在阜康钱庄。

从此,阜康钱庄的声誉一下子传开了。

注释出处
[请记住我们 海阔国学 guoxue.hkzww.com]

1、绝圣弃智:抛弃聪明智巧。此处“圣”不作“圣人”,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,而是自作聪明之意。

2、此三者:指圣智、仁义、巧利。

3、文:条文、法则。

4、属:归属、适从。

5、见素抱朴: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。“素”是没有染色的丝;“朴”是没有雕琢的木;素、朴是同义词。

6、绝学无忧:指弃绝仁义圣智之学。

用户评论
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
国学经典推荐

道经·第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
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guoxue.hkz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海阔国学 版权所有

山ICP备19002009号